“徐班长,6号机靠液压油箱的一侧4个螺杆全松了”“徐班长,9号机转向缸横梁螺杆断了””1号机左前胎爆胎,发动机3根皮带断了2根。”
12月6日上午8∶30,铜陵有色铜山矿业公司采矿区维修班班长徐矿明接到维修工马凤鸣和张鹏慧对4台运矿铲车一连串的故障汇报后,当机停下白班派班时预定安排的更换3号机铲斗工作,全力以赴抢修4台出故障的运矿铲车。
“肖斌,把10号机上的新铲斗下掉,和鹏慧一起处理6号机。老戴负责检查保养,先让10号机出库,再换9号机横梁螺杆。我和老马换轮胎、换皮带,保证3台车出矿。”
上午8∶50,一切准备工作就序,5名维修工在采矿区-568中段铲运机硐室中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早修好、早出矿,年终目标任务冲刺迫在眉睫。
10∶25,随着3台铲运机故障处理完毕加油出库后,徐矿明将工作再次进行分工。今年53岁、本在家休息带孙子的张平也闻讯赶了过来,他从单位库房背着维修用的配件来到井下,参加了这场地层深处的“战斗”。
“肖斌,你带老马、老戴、鹏慧仍然按原派班任务装3号机铲斗,我和老张先排查8号机线路。”这已是他们连续第二天更换铲运机铲斗了,大家都轻车熟路,通力协作,老马打磨销轴,鹏慧开铲运机,肖斌起吊铲斗,老戴负责对大臂与铲斗进行销孔,装钢套和垫片。
中午12∶40,一位到铲运机硐室拿开水的铲运机司机看到个个“油头满面”的维修工,都在聚精会神地忙碌着,就默默地给大家倒满杯中的水,把他们的午餐饭盒放进烤箱里,拎着水瓶轻轻地离开。
如果说前面的3台车维修只是这6名铲运机维修工的热身,那么这8号机就是块“硬骨头”。为了不影响晚班出矿,徐矿明动员大家再接再厉,并把这台车出现的故障与这几位“土专家”描述,现场开起了“诸葛”会。
大家伙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软故障需要综合排查。2人检查油门踏板油缸,清污加油;3人清理柴油箱,排油清污,查看柴油滤芯和供油管路;1人检查发动机相关电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上白班的铲运机司机已下班,上晚班的铲运机司机开始上岗了,但是8号机还是不给力,仍然冒着浓浓的黑烟,一会儿就熄火了。6个“土专家”再次搜肠刮肚地回忆以前厂家来维修发动机时“偷学”的皮毛,拼凑成建议,决定先更换手动泵排空气,不行的话,就“冒险”打开高压泵。
团结就是力量,6名维修工说干就干,小心翼翼地打开高压泵,用扳手一点一点地调节弹簧间隙。
“看,黑烟没有了。”
“没有熄火。点火时好像有挂不上档的感觉。肖斌,你试试?”
“徐班长,这是齿轮打齿,是不是点火电机的问题?要不拆开看看?”
“鹏慧,熄火,拆熄火开关。看看是不是齿轮磨损了。”
“老戴,你盘皮带轮。老马,把齿轮用锉刀修复。鹏慧,我们换新点火电机。肖斌,到地槽检查传动轴。张平,把柴油加满,等会给生产班开。”
晚上7∶55,经过11个小时的奋战,6台铲运机全部修好了。满身油污的土专家们看着一辆辆铲运机“生龙活虎”地开赴采矿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余飞)
|